hi大家,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多人問的問題就是要學多久能夠學會自己安排課表,
所以我打算用三篇圖文影片淺入淺出的說明:健身的學習階段
主要是想給正在看影片的你,讓你知道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需要補齊什麼知識或技能才能夠進到下一階
第一階段 認識健身動作
這個時期必須把基本動作神盾硬舉臥推肩推划船都能夠做好、做安全、並且知道動作的名稱、訓練部位。
如果你已經上了一陣子的課,那你應該知道很多的動作都是類似的,我們現在一起拿出一張紙 決定一個動作
把所有類似動作寫出來,接著欸從簡單到困難排序,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知道每一個動作要如何被取代,這就是所謂的「動作進退階」
第二階段 認識動作強度
這裏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我們先不談反覆次數和提出數據告訴你應該要做多重。
雖然反覆次數,也就是做幾下,對於健身的效果還是有影響,但其實運動強度不僅限於重量,活動度和身體控制能力也是需要重視的環節,只是剛好重量是一個最好被量化的單位,所以簡單的來說在新手期我們需要追求的是每個月穩定上升同動作 相同反覆次數 但是重量慢慢提升。
第三階段 安排自己的訓練菜單
在安排訓練菜單時,第一個就是問問自己一週可以訓練幾天,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三天,但不管幾天就是全身每一個部位都要安排到,這時候第一階段做的動作清單就能夠派上用場了,因為當你知道動作強度也知道動作的訓練部位,這時候就只要把想要的東西加入課表就算是一個有經過思考和設計的訓練計畫了
第四階段,尋找自己的派別
健身的類型不管是哪一種,訓練動作就是由槓鈴基礎動作變化而成,所以不管怎麼樣動作都要練好再去找派別。這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在訓練的過程當中你享受哪一件事,你可以是看到身材進步就很滿足的健美類型,也可以是享受扛起更重重量的健力類型,更可以是改善身體舒適度的功能型訓練,不管是哪一種只要是能夠讓自己能夠樂在其中,並且維持習慣的類型就是很棒的運動。
好了!以上就是我心目中最按部就班的統整方式,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有更細節的量化方式讓你更清楚自己的定位!
祝大家健身愉快!